胡海旭

作者:

时间:2024-03-21

阅读量:

  

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胡海旭

 

出生年月

198311

 

教研室

运动训练学教研室

  

教授

招生专业及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训练学

(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中的数字化训练与表现分析、训练分期理论、训练负荷应激多模态评估

联系

方式

电话

15251715845

邮箱

hhx100000@163.com

 

 

 

 

 

 

 

 

一、专业学习背景

2006年考入武汉体育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2011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方向);2014年、2019年分别进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院人因工程、自动化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并于2016年、2022年出站。

二、主要学术兼职

1.2023年被聘为南京体育学院竞技体育研究院(体育总局高端智库(2023-2025年))专家

2.2022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

3.2022年入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分会委员/江苏省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系统工程学会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运动与健康创新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4.2021年——2023年入选南京体育学院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学术带头人,现为训练理论中心主任、体能支部书记。

三、学术奖励

大数据背景下运动训练研究范式探索获得16届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20.12,2/4.

四、学术著作

1.奥林匹克运动员训练理论与方法演化通论,独著,人民体育出版社,2021.12.

2.大数据背景下运动训练研究范式探索,二作,科学出版社,2019.12.

3.当代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前沿,杨国庆、彭国强、胡海旭、周晓军,南京大学出版社,2022.12.

五、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

1.基于数据挖掘的竞技能力增长训练系统建构及应用研究,第6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2.5结项.

2.中国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2020.7至今.

3.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投入产出效益和核心竞争力比较研究,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重点项目,2023.3-2023.11.

六、代表性核心论文(CSSCI/SCI)

[1] 中国奥运冠军临场表现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第一,《上海体育学院

学报》,2023.5.

[2]我国备战巴黎奥运会周期缩短的运动训练调控策略,第一,《北京体育

大学学报》,2022.12.

[3] 数字化转型:点燃当代竞技运动训练变革新引擎,第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11.

[4] 智能化时代的个性化训练——机器学习应用研究进展与数字化未来,第一,《体育学研究》,2021.7.

[5] 中国奥运冠军成才的时序特征,第一,《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3;

[6] 第32届夏季奥运会延期举办的运动训练调控策略研究,第一,《中国体育科技》,2020.6.

[7] 运动训练分期理论研究进展及其实践启示,第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01.

[8] Stress Assessment of Vestibular Endurance Training for Civil Aviation Flight Students Based on EE,第一,《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2021.8.

[9]Brain activity differences between susceptible and non-susceptible populations under visually induced motion sickness based on sensor-space and source-space analyses,第二,Brain Research,2023.9.

[10]中国运动训练理论的演进与展望,第二,《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5.

 

备注

    欢迎具备较好英语读写能力、量化或实验研究兴趣、挑战者精神的同学加入课题组。

 

下一篇:金成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