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吕万刚,教育学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体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武汉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七届体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体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终审专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体能分会主任委员,第二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体育学院学报》主编,《体育科学》编委会委员,《体育学刊》编委会委员,《体育学研究》编委会委员。
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项,省部级课题30余项;在《体育科学》《中国体育科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80余篇并获得较高的引用率;获中国发明专利3项;主编《体操》获“十一五”规划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体操)负责人,国家级一流线下课程(体操)负责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一、近年来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
1. 游迎亚,吕万刚,万晓红等.青少年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的理念升级与实践创新——“普及·促进·提高:青少年科学运动与健康促进”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08):5-12.
2. 尹金玲,徐菊生,吕万刚.国家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专项能力测试成绩与训练负荷指标关联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
3. 花楷,吕万刚.财政补贴能提升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吗?[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06):42-53+100.
4. 王世强,郭凯林,李丹等.身体活动水平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多期数据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13.
5. 李丽,吕万刚.青少年体育赛事协同治理的国际经验与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3,57(02):35-43.
6. 刘兵,吕万刚,邹溪楠等.马拉松赛事风险政府协调治理的理论内涵、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2):29-35.
7.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体力活动对中国老年人衰弱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7.
8. 李爱群,吕万刚,王志强等.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体育强国建设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探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体育新道路”论坛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1):5-12.
9. 孔年欣,张超,柳鸣毅等.儿童青少年体育课程本土化创新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宝宝功夫”建设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10):87-94.
10. 吕万刚,季彦霞.我国体育高等教育面临形势与挑战及对体育类专业建设的启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05):497-503.
11. 李爱群,吕万刚,漆昌柱等.中华体育精神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特质与价值——“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8):5-11.
12. 黄彩虹,阳艺武,吕万刚等.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金牌分布、影响因素及竞技体育实力提升策略[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2,34(04):438-446.
13. 刘亮,吕万刚,赵晓慧等.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辨识、理论预设与政策意蕴[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2,56(06):55-62.
14. 李丽,吕万刚,区峻等.美国啦啦操项目协同治理的经验与启示[J].体育与科学,2022,43(03):80-88.
15. 沈克印,林舒婷,董芹芹等.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机制与推进策略[J].体育学研究,2022,36(03):46-59+90.
16. 郑君怡,吕万刚.心理赋权介导下知识共享对高校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影响[J].体育学刊,2022,29(02):86-92.
17. 季彦霞,马国义,吕万刚等.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多元共治及实现路径[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22,39(02):232-239.
18. 吕万刚.注重四个统筹,加快新时代体育学学科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2,45(02):3-4.
19. 王慧莉,吕万刚.表现性评价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体育教育专业体操类专项课程为例[J].体育学刊,2022,29(01):103-110.
20. 王世强,胥祉涵,王一杰等.健康老龄化的挑战——衰弱:概念框架、风险评估及体力活动干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22,58(01):57-64.
21. 沈克印,曾玉兰,董芹芹等.数字经济驱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10):5-12.
22. 尹金玲,王松,熊禄全等.整合性神经肌肉训练对运动员运动表现影响的Meta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10):77-85.
23. 高思垚,吕万刚,聂应军.不同运动方式对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代谢指标影响的元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21,57(10):46-54+69.
24. 王世强,郭凯林,吕万刚.互联网使用会促进我国老年人体育锻炼吗?——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分析[J].体育学研究,2021,35(05):62-70.
25. 季彦霞,吕万刚,沈克印等.元治理视角下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J].体育学研究,2021,35(04):52-58.
26. 刘亮,吕万刚.新时代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探赜与问题论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7):1-8.
27. 沈克印,寇明宇,吕万刚.数字经济时代体育产业数字化的作用机理、实践探索与发展之道[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1,45(07):8-21.
28. 季彦霞,吕万刚,马国义等.国内外动商研究述评及展望:基于概念、测评与应用研究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1,55(03):75-81+100.
29. 季彦霞,吕万刚.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快乐体操创新发展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47(01):50-55+100.
30. 曾珍,吕万刚.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安全风险精细化治理:动因分析、价值场景与推进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11):13-19+55.
31. 王世强,吕万刚.“健康中国”背景下慢性病防治的体医融合服务模式探索[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20,28(10):792-797.
32. 吕万刚,曾珍.基于公众感知的大型体育场馆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与实证研究[J].体育学刊,2020,27(05):59-67.
33. 周红萍,吕万刚.新中国成立70年来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演变与特征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8):65-71.
34. 唐文静,李丹阳,胡惠莉等.经颅直流电刺激干预运动表现:效果及应用策略[J].体育科学,2020,40(08):74-87.
35. 李爱群,吕万刚,漆昌柱等.理念·方法·路径:体教融合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讨——“体教融合:理念·方法·路径”学术研讨会述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7):5-12.
36. 王世强,吕万刚,常芸等.马拉松运动对心脏的影响:生理适应和潜在风险[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6):9-21.
37. 李丹阳,赵焕彬,杨世勇等.青少年早期专项化训练学者共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0,46(03):112-121.
38.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投入要素、行动逻辑与实施路径——基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研究视角[J].中国体育科技,2020,56(04):44-51+81.
39. 王慧莉,吕万刚.中国竞技健美操核心竞争力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20,54(04):93-100.
40. 吕万刚,曾珍.基于WSR的我国马拉松猝死风险防范模式及机制研究[J].体育学研究,2020,34(02):1-8.
41. 刘亮,吕万刚,沈克印.中国特色体育话语的生成逻辑、实践进路、解释框架与新时代的使命[J].体育科学,2019,39(09):24-30+67.
42. 高思垚,吕万刚.有氧运动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存质量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04):453-459.
43. 聂应军,吕万刚,王健.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4):86-93.
44. 高思垚,吕万刚.高强度间歇训练与中强度持续训练对中国超重或肥胖人群干预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9,53(02):66-73.
45. 陈晴,吕万刚,宋广成.中国足球运动百余年梳理与当代反思[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9):39-44+50.
46. 沈克印,吕万刚.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学理逻辑与边界问题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2):117-121+131.
47. 聂应军,吕万刚,魏旭波等.《体操》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52(03):96-100.
48. 沈克印,吕万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体育产业发展:城市“马拉松热”引发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33(05):9-14.
49.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诉求与实施策略——基于资源要素的视角[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7,34(06):641-646.
50. 刘亮,吕万刚,付志华等.新时期我国体育体制的理性化重塑——研究路径回顾与分析框架探索[J].体育科学,2017,37(07):3-9+36.
51. 沈克印,吕万刚.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制度建设研究——基于社会学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01):37-42+49.
52. 沈克印,吕万刚.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风险规避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06):9-13+62.
53. 沈克印,吕万刚.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学理逻辑、发展现实与推进思路[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11):29-35+41.
54. 刘亮,吕万刚,魏旭波等.由精品到共享:《体操》课程建设转型升级的实践探索及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50(09):56-62.
55. 阳艺武,吕万刚,郑伟涛.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评价[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39(03):44-49+74.
56. 王丽娟,吕万刚.我国体育院校啦啦操专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03):75-79+95.
57. 聂应军,吕万刚.我国9~10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评价与诊断[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27(01):90-96.
58. 聂应军,吕万刚.我国9~10岁男子体操选手身体素质指标体系构建及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29(04):356-359.
59. 聂应军,吕万刚.我国11~12岁优秀男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的评价与诊断[J].体育学刊,2014,21(03):119-126.
60. 聂应军,吕万刚,郑湘平.我国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5):71-78.
61. 聂应军,吕万刚.我国12岁组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身体素质评价指标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37(03):122-127+132.
62. 孙立海,吕万刚,罗元翔等.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的运行机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4,48(02):5-10.
63. 聂应军,吕万刚,郑湘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外体育文化研究现状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39(11):26-33.
64. 郑湘平,吕万刚,袁卫华等.我国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以武汉体育学院少年女子体操队力量训练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09):58-65.
65. 王晓,孙立海,吕万刚.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3,47(06):5-11.
66. 章建成,张绍礼,罗炯等.中国青少年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报告[J].体育科学,2012,32(11):3-18.
67. 聂应军,吕万刚,陈永青等.我国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自由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04):74-78.
68. 周凯,吕万刚,聂应军等.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评价的指标体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08):54-60.
69. 郑湘平,吕万刚,孙伟等.我国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指标筛选及发展标准[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28(03):77-81.
70. 郑湘平,吕万刚,高红梅等.我国8~9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指标筛选及评价[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06):68-73.
71. 郑湘平,吕万刚.《体操》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1):96-100.
72. 向征,吕万刚,郑湘平等.10-11岁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07):92-96.
73. 吕万刚,聂应军.我国11~12岁少年男体操运动员自由体操基本难度动作选择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0,25(05):369-372.
74. 吕万刚,孙立海,胡建国等.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9,43(11):60-63.
75. 孙立海,吕万刚.大、中学生对体操教学内容的需求现状与特性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06):113-116.
76. 吕万刚,孙立海,姚望.大、中学校体操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07):94-97.
77. 龙斌,李芳,李亚俊等.优秀运动队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问题和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04):19-23.
78.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我国省区市体育社团经费来源现状及其发展思路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7):874-876.
79. 肖嵘,汤起宇,吕万刚.我国省级体育社团管理队伍现状及发展思路[J].体育学刊,2004(06):17-19.
80. 吕万刚.试论竞技体操高难动作创新时间、空间及应注意事项[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05):75-77.
81. 吕万刚,胡建国,韦广忠.体育院系体操教材内容结构体系的建立[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04):83-86.
82. 吕万刚.试论竞技体操场地器械设备创新[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3):21-23.
83. 吕万刚.试论竞技体操技术创新支持系统的构成及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03):86-88.
84. 吕万刚.竞技体操高难动作创新选择与评价[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02):73-75.
85. 吕万刚,韦广忠,胡建国.试论体育院系体操教材设计与编写的原则和方法[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5):117-120.
86. 吕万刚.试论竞技体操训练方法手段创新[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01):37-38.
87. 吕万刚,侯富民.竞技体操创新激励机制类型与激励方法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02):83-86.
88. 吕万刚,芦金锋.竞技体操技术创新方法体系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14-16+24.
89. 吕万刚,顾家明.试论竞技体操创新型教练员的知识、能力及培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04):152-155.
90. 吕万刚.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模型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1):47-50.
91. 吕万刚.竞技体操创新系统建构及分析[J].体育科学,2003,23(01):67-70+86.
92. 吕万刚,赵军.论竞技体操技术创新过程中的信息运动及运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64-66.
93. 吕万刚,胡晓军.体育院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1(06):123-125.
94. 陈浩庆,吕万刚.体操教练员的创新意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03):42-44.
95. 吕万刚,郝红兵.对中级后期男子体操运动员大运动量训练生理生化指标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02):38-40.
96. 吕万刚,张云贵,韦广忠等.少年体操运动员专项素质测试方法及评价体系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02):27-30.
97. 吕万刚,韦广忠,龙思求.湖北省男子中级后期部分体操运动员肩关节屈伸力量发展状况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6(04):28-32.
98. 林昭绒,吕万刚,胡建国.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下摆振浪技术特征及最佳再握条件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5(03):32-35.
99. 吕万刚.王崇升完成单杠团身后空翻转体180°越杠再握技术特征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3(01):35-37.
100. 刘志明,吕万刚.梁京伟、水岛宏一的屈体前空翻一周半越杠再握技术特征的对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03):25-28.
101. 吕万刚,刘志明.世界男子单杠飞行动作发展概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1(03):29-30.
二、近年来出版的专著
1.吕万刚著.竞技体操创新理论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10.
2.吕万刚,孙立海著.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建设与发展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15.11.
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
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19ZDA354),结题,首席科学家。
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研究,在研,主持人。
3.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政府职能转变视角下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研究(15ATY003),结题,主持人。
4.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社区体育非盈利组织建设与发展研究(10BTY035),结题,主持人。
5.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省区市体育社团的管理现状及其改革发展研究(02ETY001),结题,主持人。
6.科技部“十一五”(2011年)支撑计划项目,成年人普通人群和肥胖人群运动健身科学指导与效果评价关键技术研究(2009BAK62B02),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7.科技部“十一五”(2012年)支撑计划项目,增强青少年体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0914S02059),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8.科技部冬奥专项项目,冬季体能类项目主要训练手段功效的研究(BSU20190232),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9.科技部冬奥专项项目,冬季项目体能特征研究、冬季项目国际先进训练方法的引进与研究(2018YFF0300904),结题,子课题负责人。
10.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项目,我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评价体系研究(青少2012-12),结题,主持人。
11.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项目,中国体操运动项目协同创新平台建设(2011BHC021),结题,主持人。
12.国家体育总局课题,城市社区健身娱乐服务体系建立与运行机制研究(413SS02059),结题,参与(位2)。
13.湖北省教育厅项目,体育院系体操教材设计与编写的理论研究(2001137),结题,主持人。
14.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竞技体操技术创新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X71),结题,主持人。
15.湖北省教育“十五”规划课题,拔尖体育师资人才知识、能力构成及培养途径与方法研究(2002A176),结题,主持人。
16.湖北省科技厅课题,竞技体操技术创新与湖北省竞技体操发展战略研究(2003AA301C75),结题,主持人。
17.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体育院系体操普修课教学内容改革的理论研究(200402371),结题,主持人。
18.湖北省教育厅项目,男少年体操运动员基本难度动作选择与创新研究(Q200633OO1),结题,主持人。
19.湖北省专利发展资金专项资助计划项目,体育行业知识产权建设与发展现状及湖北省发展对策研究,结题,参与(位2)。
20.湖北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新形势下高等学校体育类专业适应性研究(20060308),结题,主持人。
21.湖北省科技厅科技计划项目,少儿女体操运动员力量训练创新与实践研究(2007AA301C40-1),结题,主持人。
22.湖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少年男子体操运动员训练的创新与实践(2011BHC021),结题,主持人。
四、主要研究方向:体育产业,体育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
1.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及区域体育产业发展
2.全民健身与公共体育服务
3.体操类项目教学与训练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