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学习背景:1998年进入武汉市体育运动学校(武汉市体工队)从事摔跤训练;2002年单招进入武汉体育学院就读本科(运动训练专业);2006年考入武汉体育学院就读硕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2010年考入北京体育大学就读博士研究生(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2014年进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并于2020年以考核成绩优秀顺利出站。国际级摔跤技术官员,参加北京奥运会、新加坡青奥会。 二、人才称号、学术兼职及国际合作: 【1】2023年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 【2】2022年入选湖北省委人才办“湖北省青年拔尖人才”计划; 【3】 2022年入选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委员,运动训练分会委员; 【4】2023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 【5】2021年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十四五”时期体育决策咨询专家; 【6】201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聘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评估专家; 【7】201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聘为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战略研究小组成员; 【8】2016年被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聘为特聘专家; 【9】2023年《夯实“体育强国”建设基础 培养一流青少年体育训练与管理创新型人才培养项目》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立项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负责人。 三、人才培养成果: 【1】孔年欣(博士研究生),《体育科学》,《竞技体育后备人才“一地一品”优势运动项目布局何以成形—以福建举重、湖南体操、广东跳水为例》,2024年第10期; 【2】孔年欣(博士研究生),《首都体育学院学报》,《英国青少年体育教育跨域治理经验与启示》,2024年第6期; 【3】彭李奥(硕士研究生),《首都体育学院学报》,《何以推动基层体育运动学校转型发展—以京山市体校为例》,2024年第4期; 【4】彭李奥(硕士研究生),《中国学校卫生》,《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地区差异性分析》,2024年第9期; 【5】龚海培(博士研究生),《体育学研究》,《政策工具视角下县域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的政策逻辑研究—以浙江省41个体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为例》,2024年第4期; 【6】彭李奥(硕士研究生),《广州体育学院学报》,《美国青少年田径后备人才培养经验与启示》,2024年第2期; 【7】刘松(硕士研究生),《中国循证医学杂志》,《多种运动方式对儿童青少年抑郁和焦虑干预效果的网状Meta分析》,2024年第8期; 【8】孔年欣(硕士研究生),《西安体育学院学报》,《体教融合视域中我国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2022年第6期; 【9】孔年欣(硕士研究生),《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中国“女排精神”的发展历程、基本内涵与传承路径》,2022年第5期; 【10】孔年欣(硕士研究生),《武汉体育学院学报》,《儿童青少年体育课程本土化创新研究—以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宝宝功夫”建设为例》,2022年第10期; 【11】孔年欣(硕士研究生),《体育文化导刊》,《英国青少年体育教育政策体系构建经验与启示》,2022年第8期; 【12】孙术旗(硕士研究生),《体育文化导刊》,《英美青少年家庭体育治理策略及启示》,2022年第6期; 【13】胡雅静(硕士研究生),《体育科学》,《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2019年第12期; 【14】胡雅静(硕士研究生),《中国体育科技》,《英美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组织体系、治理策略、经验启示》,2021年第9期; 【15】龚海培(硕士研究生),《中国体育科技》,《体教融合的科学循证:体育锻炼和文化学习的相互关联》,2020年第10期; 【16】闫亚茹(硕士研究生),《体育文化导刊》,《英国职业体育教练员培养特征及启示》;2019年第4期; 【17】龚海培(硕士研究生),《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幼儿体育发展体系研究》;2019年第4期; 【18】孔年欣(本科生),《体育战“疫”在行动:我国青少年居家健身的景况勾勒与实践路向》,第十三届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体育科技竞赛特等奖,2021年。 【19】孔年欣(硕士研究生),《“让孩子们跑起来”:儿童青少年体育活动效果测评与体系构建—基于“奔跑吧少年”活动的全国性调查分析》,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2023年。 【20】彭李奥(硕士研究生)、张开翼(硕士研究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策略选择—基于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进入25家幼儿园和小学创新实践的案例调查》,第十八届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二等奖,2023年。 四、国际学术期刊成果: 【1】 Jingjie Cai, Mingyi Liu*, YanJing, et al. Aerobic exercise to alleviate primary dysmenorrhea in adolescents and young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J]. Acta Obstetricia et Gynecologica Scandinavica, 2024, 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3.5. 【2】YanJing, Mingyi Liu*, Honglin Tang, et al. The effect of aerobic exercise on sleep disorder in menopausal wome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J]. BMC Women’s Health, 2024(24):635, 中科院二区,影响因子2.4. 五、学术奖励及表彰: 【1】2022年,《新时代中国体教融合的学理表达与实践探索(系列论文)》(排名第一)获第十三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2020年,《新时代青少年体育治理的国际镜鉴与中国方案(系列论文)》(排名第一)获第十二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3】2020年,《国外青少年体育组织培育与政策监管研究》(排名第一)获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7-2018年度); 【4】2018年,《体育公共治理现代化》(排名第一)获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2015-2016年度)三等奖; 【5】2023年获全国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 六、学术著作: 【1】《国外青少年体育组织培育与政策监管研究》,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出版; 【2】《体育公共治理现代化》,人民体育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 【3】《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研究--理念嬗变、路径探析、青奥启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年5月出版。 七、主持纵向课题: 【1】2023.10-至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青少年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模式与服务机制研究》(24ATY010); 【2】2021.9-2024.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时代我国体教融合的目标指向与实现路径》(21BTY029); 【3】2013.5-2018.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外青少年体育组织培育与政策监管研究》(13CTY003); 【4】2023.5-2024.5,国家体育总局决策咨询研究重点项目,《我国青少年体育体育工作总体发展思路研究》(223-B-33); 【5】2020.9-2023.9,湖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项目,《青少年体育治理创新研究》(T2020026)。 八、主持横向课题: 【1】2020-2023,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全国儿童青少年主题建设活动评估研究》; 【2】2019-2020,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全国青少年冬夏令营制度设计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3】2017-2018,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资助青少年体育活动督导管理办法》; 【4】2018-2019,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全国青少年冬夏令营资金管理办法与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5】2023-2025,国家体育总局政法司,《国家体育高端智库》; 【6】2017-2018,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国家青少年综合性训练中心功能研究》; 【7】2019-2020,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司,《国家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功能研究》; 【8】2024-2025,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奥运争光计划纲要(2025-2035年)-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调研报告专题研究》; 【9】2024-2025,安徽省体育局,《编制安徽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指导意见》; 【10】2019-2020,黑龙江省体育局,《编制黑龙江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发展规划(2020-2030年)》。 九、代表性核心期刊(第一作者): 【1】《体育科学》,《体育运动学校何以由“危”转“机”—基于多案例分析》,2024年第2期; 【2】《体育科学》,《青少年体育现代化治理的中国路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之省思》,2023年第2期; 【3】《体育科学》,《重大体育赛事全景化备战的中国策略—以我国举重项目备战2020东京奥运会为例》,2022年第12期; 【4】《体育科学》,《体教融合视域中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创建的影响因素及功能再造》,2022年第3期; 【5】《体育科学》,《体教融合目标新指向:青少年健康促进与体育后备人才培养》,2020年第10期; 【6】《体育科学》,《“健康中国2030”背景下中国青少年体育公共政策研究》,2018年第2期; 【7】《体育科学》,《我国青少年体育重点工程建设与创新发展对策》,2018年第11期; 【8】《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何以补齐中小学体育教师资源短板—基于深化体教融合典型实践的多案例分析》,2024年第2期; 【9】《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地方青少年体育合作治理何以可能—基于上海市、浙江省深化体教融合实践的探索式案例分析》,2023年第5期; 【10】《上海体育学院学报》,《行政放权与多元赋能:“社会力量办体育”的中国方案—基于浙江省改革实践的案例分析》,2022年第9期; 【11】《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冰雪运动公共政策分析》,2021年第4期; 【12】《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我国体教融合的顶层设计、政策指引与推进路径》,2020年第10期; 【13】《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发达国家青少年体育组织的逻辑基础、体系构建与治理策略》,2018年第8期; 【14】《上海体育学院学报》,《民生体育背景下我国奥运项目体育组织的社会责任》;2012年第1期; 【15】《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基层青少年体育组织柔性治理何以生成—基于内蒙古自治区的案例研究》,2025年第2期; 【16】《中国软科学》,《我国职业体育制度设计与跨域治理路径展望》,2016年第4期; 【17】《中国体育科技》,《健康中国背景下全民健身公共政策分析》,2017年第1期; 【18】《中国体育科技》,《新时代中国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公共政策与治理路径研究》,2019年第6期; 【19】《中国体育科技》,《公共服务视角下英国单项体育组织运作模式研究——以英国柔道协会为例》,2011年第5期。
等等。 |